搜索
您想要找的

孙文波:4年教龄,他的课却成了很多人的上课典范

2018-09-102819


  


孙文波,20148月参加工作,工学硕士,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师,曾获上海市第三届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


研究生毕业后,他从教四年,三次参赛,其中两次获市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大奖。对于商学院工程管理专业课教师孙文波而言,“教龄”不该是衡量授课质量的重要因素,年轻的教师依旧可以在教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教育是一种传承

教学技能获得肯定,而且是外界的首肯,莫过于市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了。20149月才入校的孙文波,第二年就经学校推荐参加了比赛。比赛前,他曾相当自信“哪怕是给一个外专业的人讲工程的课,我都能够给他讲清楚”。果然,所有在场评委,虽然没有一人与工程相关,却都对孙文波的课程感兴趣,提了一个又一个工程专业问题。

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孙文波并未获得任何奖项。被打击到“体无完肤”的孙文波这才意识到,仅仅讲清楚知识,是对教学非常片面的认识。“一心非常想当人民教师”,但非师范科班出身的他似乎还缺少了那么一点东西。

非常幸运的是,孙文波得到来自前辈们的指导,让他对大学教育有了全新认识。“大学不仅是教学生知识,而是教学生学习方法”,这是孙文波第二次参加市教学竞赛的时候,70多岁高龄的黄清云副董事长告诉他的。“教师们要清楚‘让学生重点学什么内容’以及‘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学习’这两个问题。”

黄清云副董事长还对当时包括孙文波在内的3名参赛老师一一做了指导。“仅仅是试讲就做了五轮,指导后修改PPT,再试讲,再指导,最后讲课PPT跟之前完全是两个版本。”令孙文波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试听,黄清云副董事长因有事无法前往现场,他找了孙文波当时的试讲录像观看,并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

除了教学理念,张家钰董事则从专业课程的角度来指导孙文波。张家钰董事找到了业内较权威的专家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顾祥林教授的课,认真听完所有相关课程后,他把顾教授的课程与孙文波的教学内容逐一对比,提出改进方案。“老校长们这么忙,这么多的事情要处理,还要花那么多时间来帮助我,我没有任何理由不重视这个事!”于是,孙文波又花了整整四天的时间,把顾教授相关的课程全部听了两遍。听完后“脑子都快炸了”的孙文波却有全新收获,他对这门课的认识更深入了。授课过程中,他可以根据课程进度需要,而自由组合授课内容,获得更好的授课效果。

除此以外,孙文波授课时还有一个不曾注意的问题。“专家听你的课反馈说,老师只在讲课,没有学生的反馈。所以你课程里到底有没有学生反馈?”规划与质量办公室主任陈洁尖锐地提出这个问题,也给了孙文波一些建议“你可以试试看麦可思教师教学评价系统。”

第二次参赛,孙文波根据这些导师的建议以及参赛的规则,调整了自己的授课方法与内容。赛后,他听到上海师范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一名专家评价,“专业功底特别扎实,另外没想到你们用那么信息化的手段,当场反馈学生效果。”这次,孙文波获得了2017年上海市第三届民办高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前不久,他又凭《BIM与工程项目施工》课程第三次参赛,与我校其他6名老师一起登上第三届上海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领奖台,领取二等奖证书。“能获奖,我们上台参赛其实之占获奖原因的10%,只是我们比较幸运,成为那个在讲台上把学校教学成果展现出来的人而已。”


教学也是一种创新

孙文波有着很多指导他从教生涯老前辈,而对学生来说,他自己也是学生们求学道路上的引路人。

学生上课不听、睡觉,上课氛围沉闷、缺乏互动,是很多老师束手无策的问题。但“孙老师的课氛围非常好,他的思路很清楚,也能调动我们积极性,”喜欢坐在第一排听孙老师讲课的工程管理系董江龙同学说,“孙老师的课上,只要有任何疑问,我们可以随时在课上打断他提问。”

“我鼓励大家用课上提问的方式,不用举手、不用起立,随时打断。课后答疑,那些专业学得好的同学比较多。课上,提问的学生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有学生甚至会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问题,哪怕这样我也会给他们加分。”一次,督导听课期间,课堂氛围活跃如同往常,学生却提了一个令孙文波犯难的问题。在那节《预用力钢筋布置》的课程上,学生问“为什么钢筋不是往上弯曲而是往下的呢?”并提出了自己证明观点。一分钟的冷场后,孙文波告诉同学“工程行业内一般都采用这样的钢筋,我从来没有想过,现在回答不了大家,我需要回去查一些资料,我下节课会来回答大家这个问题。”

虽然偶有遇到被问倒的情况,但他依旧鼓励学生提问,“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这说明他们在思考。这样他们从课上学到的才不仅仅是日新月异的专业知识,而能掌握学科的学习方法。”孙文波也会刻意在课堂上融入一些学习方法,在上《建筑结构》课程时,他告诉学生建筑结构与高等数学有所不同。前者基于大量实践猜想,后者靠严格理论推导。建筑结构相当复杂,比如混凝土中所含石子每次出现的位置不同,处在这不均质的离散状态中,就很难用理想模型计算。很多建筑结构的计算会采用一个经大量实验验证后的数值。只有告诉学生这些,他们才算学会了以后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孙文波能把零基础的学生教会,他的授课已经到了“把知识讲得特别细,基本上把知识掰烂揉碎,嚼一嚼喂给学生”的程度。但是“遗忘”,才是讲课最大的敌人。“哪怕再好的学生,过了一个学期,很多知识印象都不深了。”建筑力学是孙文波教授的十几门课程中最拿手的课程,然而,这门课程的知识学习存在一定延续性,后面课程依托前面的知识体系。学生第七章的公式不懂,往往是第五章的知识没有掌握,第五章的知识没掌握,很可能是第一章的概念没理解。通过慢慢摸索,孙文波发现,他必须需要把自己假设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学生来思考和解答问题。为学生解答疑问,必须从第一章的概念开始,再到引导学生用第七章的公式。

这样解答疑问收效很好,可每次从头开始梳理知识就会耗费比较长的时间。于是孙文波便想,是否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已有知识,让掌握知识进度不同,接受能力不一样的人在课堂上同步。“生活常识”成了孙文波讲授知识的一大法宝。比如,他在讲解“受压”、“受弯”时,并没有采用专业术语,而是让同学们掰断粉笔,从比较两头挤压、掰断粉笔的方式中掌握概念。贴近生活的知识让学生产生了参与感,也有了探索知识的兴趣。

“上课收不收手机”是很多老师的困惑,孙文波却利用手机当堂检测上课成果,通过手机上的麦可思教师教学评价系统,他可以当堂让学生做题,通过学生答案正确率,掌握学生听课情况。“手机这些多媒体终端的出现,就像前进的路上避不开一潭水。凡事都有利弊,如果对于学生来说利大于弊,那就可以引导他们往好的方向走。”

对于年轻的孙文波来说,他的教学生涯才刚刚起步。教好书,前辈指导很重要,年轻的他“可能在某个地方钻得深,但是综合能力不够”;教好书,具备一种能把知识讲清楚的天赋很重要,“我到现在都没有认为我站到讲台上是在讲课、在谋生、在工作。”但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教书的用心“平时经常琢磨怎么更好地去教学生,把精力花到教学里,我觉得特别开心,成为一名人民教师是一件幸福的事。”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