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想要找的

迎评|不忘育人初心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 ——谷伟:十年磨一课

2019-10-082604

编者按:为挖掘学校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的典型人物和故事,进一步凝聚广大教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学校将接受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之际,从今天起,学校推出《迎评|不忘育人初心 践行立德树人使命》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第一期《谷伟:十年磨一课》。

字节世界的不同编程方式,能够殊途同归,获得相同的运行结果,更因优化代码而实现高效。

高校人才的不同培养方案,也能达到预设目标,获得既定的培养质量与效果,亦因循环改进而完善。

谷伟,自2009年8月任教建桥信息技术学院,就一直深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的教学,他从讲师成长为系主任、教学副院长的路上,也持续探索人才培育的最佳实现环境。


敲代码的“码农” or  有成长潜质的“工程师”


“码农”还是“工程师”?这是个计科专业值得思考的问题。

这个选择,却不仅仅由授课的老师、听课的学生说了算。因为人才的供给,必须从社会的需求中寻找匹配的答案。

2014年开始,谷伟所在的信息技术学院每年会定期调研业内的代表性企业,如塔塔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华钦软件等,了解企业对岗位的用人需求、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等。“以往,用人企业只要求专业对口。近几年,他们却会更期待具备专业素养,以及具备自主学习、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的学生。这些能力意味着相关领域的成长潜力。”谷伟表示。

什么样的学生才被社会需要、受社会欢迎?其实,学校整体层面根据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适应度,提出了包括专业能力、自主学习、尽责抗压等的8项核心素养。但将这些抽象的能力要求与专业乃至具体课程结合时,才会具备实际运转起来的生命力。

image.png

以软件工程其中一项专业核心能力——系统设计而言,学生必须通软件需求分析、软件建模、数据库原理等一系列课程才能获得该能力。

再具体到课程层面,以谷伟的《数据库原理》为例,他将课程预期学习成果,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三方面做了具体细分。比如,知识目标,侧重对知识点的掌握,更接近传统课堂模式教授;能力目标,侧重知识点的应用与操作,与建桥学院注重一线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相吻合;素质目标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是专业外的能力素养。

image.png

(数据库运用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当然,一个好的课程目标,被实施前仅是停留在授课教师脑海中的抽象规划。

要达到课程预期的学习成果,就要不断在教学方法、评估方法上尝试,逐步靠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本质。

每次上课前,谷伟必定会认真备课。哪怕是他那门“教龄”近乎“校龄”的《数据库原理》课程。反反复复讲了10年,他却始终觉得授课时还有许多值得改进之处。这倒不是课程中需要增加的前沿知识变多,“备课时,需要根据每个班的不同特点去准备上课内容。活跃的班级,你需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比较沉闷的班级,可能要多讲知识、多启发。只有思考并改进教学,才获得更好授课效果。”



课堂变形三部曲


从传统课堂,向在线课程过渡,到如今的混合课堂模式,《数据库原理》这门“改革在路上”课程,成了谷伟对教学方式摸索与思考的最好注脚。

2010年,在完成第一轮的课程基本建设后,谷伟将《数据库原理》申请了学校课程建设改革项目。改革方向是大幅增加课程实践权重。

当时,多数高校在教授这门课时,历来都是重理论轻实践。数据库无非也就是实现对数据的“增删改查”,学生根据书本来操作有什么难度?由于老师授课时间有限,因此“挑重点”上课,导致课程应用教学成为被忽略的部分。

改吗?谷伟心中的答案无疑是“得改!”每年,他目睹不少学生在写毕业论文运用数据库时,连最简单的建表、表的查询都不会。想站在理论山顶俯瞰一切,首先要有亲自爬坡的体验。理论只有动手操作一回,才能从想不通,到瞬间明白。“建桥的定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掌握理论的基础上,学生应当具备实践能力。”

这门课上,谷伟不仅常让学生通过基础试验、自主实验、课外试验完成模拟操练,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他还打起了教材的“主意”。市面上的教材繁多,多数却存在理论内容宽泛,应用内容匮乏的通性。以这类教材为学习工具,学生用起来显然不会“顺手”。在学校的支持下,他和团队申报了课题,结合学生实际运用情况,打造了一本理论实践并重的《数据库技术及应用》教材。

image.png

(谷伟主编的教材)

在谷伟的努力下,这门课也从2011、2013年的学校重点建设课程,成为2015年的学校市级重点课程,完成了知识课堂向能力课堂蜕变的第一步。

即便如此,谷伟认为这门课还有改进空间,那时候兴起的“在线课程”令他眼前一亮。

“在线课程”对“传统课堂”的一种极大转变,在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上。对急速发展的信息行业来说,专业基础外的自学能力显的尤为重要,它与未来发展的潜质挂钩。

“为什么不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形式,进行授课,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点呢?”谷伟想。将知识点放到在线课程上,课后由学生通过在线课程反复回放,自主学习知识点,不懂的地方再由老师讲解。这样的课堂不再是重教轻学,而封闭的课堂也将突破时间、空间、内容,变得更加开放。

对授课老师而言,线上课程并非让自己更轻松了,恰恰相反,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传统课堂,可以讲一课备一课。线上课程却要对所有知识点了然于胸,然后进行整体规划,分解成一个个5-10分钟知识点,再专门录制。谷伟《数据库原理》这门课的线上课程,就由5-6名固定的授课团队,通过智慧树平台,合作讲授自己最擅长的知识板块。

在教学辅助手段上,谷伟及其团队也做了升级。于是,《数据库原理》的电子书便应运而生。这本电子教材不等同于纸质教材“电子化”。学生在云班课上能看到的这本电子教材特殊点在于它的“交互”。除了视频、图片这类无法被载入纸质课本的多媒体手段都能够被嵌入其中,它还具备“百度百科”功能,学生可以在电子书上看到授课老师对关键内容、词汇的批注解释。未来,学生还能直接在电子教材完成编程练习,并当场获得运行反馈结果。

不过摈弃传统教学后,新的问题又产生了。在上课时,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放在线上课程,更重要的问题是传统课堂中师生的及时沟通、学习效果的即时反馈消失了。所以在2017年这门课成为学校优质在线课程后,谷伟又开始进行了新的课程建设。

2018年,谷伟及团队试水“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学生将通过线上学习最基本的知识,课堂上老师更侧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讨论及思考,讲解他们不懂的疑难问题。这样的好处是,一方面授课老师清楚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有难度或讲授的不够清晰,另一方面,这才能真正实现从“填鸭式”灌输知识,变成启发学生的“对话”。

经过两轮建设,今年《数据库原理》又成为市级优质在线课程。


可变动的方法与不可变动的原则


很多人眼中,总是笑得舒展和缓的谷伟,性格特质似乎与“好说话”、“随和”画上了等号。但随和不意味着没有原则的妥协。作为老师,谷伟身上的“随和”更意味着一种坚守底线,但不固执,把握原则,但也尊重他人的姿态。

对谷伟来说,人才具体培养方式因人而异,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却应该有它的客观标准尺度。

image.png

他所在的计科系目前采用工程教育本科专业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这是学校坚持实行的成果导向理念(OBE)在工科领域的具体应用。作为工科教育领域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互认协议,它不仅涵盖传统工科教育中未能涵盖的重要素质,更能以量化标准,实现课程评价考核。

以《数据库原理》的课程评价考核为例,谷伟可以通过细化课程目标,设置对应考试内容,从而获得相当精准的课程评价反馈与改进的信息。学生通常的考试,往往只有一个总分成绩,但是谷伟在设置考题时,会围绕每个课程目标要求,考核对应的知识点。测试完成后,他会分析学生每项知识点的得分结果,得出学生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某个知识点在一项课程能力中占到3分,学生测试后获得2分,那么相当于他该项目标能力达标情况为2/3。如果以0.7为课程目标达标的能力分,那么学生在这一项中就存在薄弱环节,没有达到课程预期目标的,因此是需要在后续教学过程中改进和改善的。

除了考试,谷伟也注重课堂效果的即时反馈。在学校支持下,谷伟团队携手蓝墨科技公司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即基于移动信息化的计算机技术类云课程建设。通过“蓝墨云课”这款APP,老师可以联动到每个学生。通过后台统计学生作业、任务的测试数据,老师可以把握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另外,课堂讨论时学生可以同时发表想法,老师可以随机抽取答题结果,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状态。这个项目也成了学校“教育部2017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之一。

image.png

(蓝墨云界面)

课堂之外,谷伟也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相关竞赛,在实战中提高自己的应用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促教促学。近日,2017级软件工程专业薛轶劼和杨振坚同学连连获奖,获得了第12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人工智能挑战赛组”国赛二等奖、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海赛区铜奖。谷伟正是其导师之一。大一时,薛轶劼报名参加了人工智能方向相关的竞赛,需要数据库相关的指导,正好遇到谷伟老师,“他那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方式,非常适合我。谷老师讲课时,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他通过模型图使算法具现化,使得我建模方向更加清晰,学起来十分高效。”

image.png

(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学生获奖作品)

在教学实施、反思改进的过程中,谷伟也获得上海市首届应用技术型学校教学比赛优秀奖、上海市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校清云奖,优秀教学奖、优秀系主任奖;他主讲的课程获批上海市优质在线课程、上海市重点课程等项目……

从一名普通专业课教师,到优秀系主任,再到教学副院长,谷伟始终坚持学校“核心素养+能力本位+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image.png

“作为专业老师,重心是怎么上好课,让学生掌握知识;作为系主任,最重要的是怎么能把专业课程设置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教学副院长则需要全局观念,比如立足临港新片区,新片区的政策带来贸易集聚、资金集聚、人才集聚,同时又聚焦核心产业,我们需要加大调研和研究力度,积极探索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把专业建设更好地与临港企业结合,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制造业和信息产业里,做好不同专业间的资源整合,形成从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呈现等一系列相关的专业群建设,这些,对目前的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