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想要找的

党的召唤是我一生志愿 ——记原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蒋威宜教授

2021-04-227541


人物简历

  蒋威宜,女,1949年1月生,江苏宜兴人,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1982年1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学士学位),1993年7月华东师大政教系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1992年5月至1992年12月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史蒂文斯?波因特分校访问学者。1982年1月至1994年8月,华东师大数学系辅导员,数理统计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校党委委员,党委学生工作部副部长、部长。1994年8月至2009年9月,上海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2009年9月至2015年6月,上海建桥学院党委书记、副校长;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上海建桥学院董事会副董事长;2019年12月至今,上海建桥学院决策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社会兼职: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全国民办高校德育研究会副理事长。曾任上海市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妇联执委、上海市徐汇区人大代表。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高校学生思政工作者标兵、上海市精神文明建设优秀组织者、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女职工工作者、上海青年志愿者行动杰出贡献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领衔)、上海市“两新”组织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奖项。曾主编著作7部、公开发表论文40余篇,多篇论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部著作和多篇论文在全国高校思研会、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德育工作研究会与上海市高校思研会获奖。


  走进蒋威宜的办公室,处处都是小山似的书籍、文件、报纸、手稿,无言地诉说着主人的忙碌与敬业。每周住校五天,有时甚至节假日都留校,办公室的灯光每天亮到深夜,甚至凌晨、清晨……,身边的同事、亲友都劝她“该歇歇了”,但她的劲头还像年轻人一样拼,依然是个“拼命三郎”,这是几十年如一日养成的习惯了。

鲜为人知的是,蒋威宜的大伯是上海解放的功臣蒋子英。上海解放前夕,蒋子英先生曾劝降国民党守军,保住杨树浦电厂、水厂、煤气厂,使上海解放最后一个堡垒的攻克兵不血刃,不费一枪一炮。这一重要的功绩已被历史永远铭记。

蒋威宜的舅舅于1938年历经艰辛奔赴延安,投身抗战,腿部被子弹打穿。文革中受到冲击,但他至死对党赤胆忠心,毫无保留,最后的遗言是捐献器官,把骨灰撒在战斗过的地方。

身边亲属的言行,还有董存瑞、黄继光、焦裕禄、雷锋等榜样的先进事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蒋威宜的成长,使她自青年时代起就养成了敬业奉献的品格和坚韧不拔的意志。1970-1973年,没有一分钱报酬,她坚持做了三年社会工作。1973年底正式入党,她的入党动机概括起来就一句话:为人民谋利益,把一切奉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1982年1月,蒋威宜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毕业前夕,辅导员找她谈话,说系党总支打算让她留校担任学生辅导员,她当即表示愿意接受组织安排。她说,“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党的召唤就是我的志愿。”就这样,一个决定,让她在学生工作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投入了近40年的学习、探索、研究、实践。

2009年9月,蒋威宜被组织委派到上海建桥学院担任党委书记,兼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忍着母亲刚去世的悲痛,蒋威宜一头扎进了工作。经过深入调研,她认识到建桥学生总体积极向上,有个性开朗、乐于助人、活动能力较强等优点;但也有不容忽视的两块短板:一块是学习上的,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更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块是行为上的,部分学生比较自由散漫、规则意识较差、陋习较多。为此,她深感忧虑、焦急。通过进一步的调研与全面的思考,她针对建桥学生的特点实行了系统构建:

确立培养规格:她提出了“民办高校也能培养一流人才”的观点,并提出了“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应将培养规格定位在‘两优一特’(即思想道德素质优、能力素质优、专业素质有特色)上”。

明确工作理念:她提出了三个育人理念:每个人都是金子、人人都能成才、一个都不能少。六个具体工作理念: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从学生存在的问题和弱点抓起;将认知教育与行为训练相结合;给学生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的机会和舞台;将思政工作贯穿到学生的学业之中;一以贯之、形成特色与传统。

选择路径载体:她提出了六个可以打造成品牌的育人载体:培养雷锋式大学生的“雷锋志愿者”活动;以形成“三礼十无”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工程”创建活动;以清洁校园为主要内容,旨在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文明修身”行动;以提高外语四级、计算机一级、普通话测试通过率和提升考研、考证通过率等为抓手,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的“奋发学习”活动;培养学生“三自能力”的“宿舍自管”模式;构建网上精神家园的“易班”平台(由蒋威宜主编,反映“易班”成果的著作获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究会优秀成果一等奖)。

建立教育体系:她提出要“确立一个目标:培养一流的应用型大学生;开展两种教育:养成教育、成才教育;实施三项工程:文明工程、素质工程、党建工程;占领四大阵地:课堂、宿舍、网络、社团”。

形成工作格局:她提出要“打破德育与智育、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辅导员与专业教师、学生工作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四个壁垒’,形成大德育、统德育、全德育‘三种格局’”。

狠抓三支队伍:三支队伍是指教师、干部、辅导员队伍。她提出了育人工作项目化,教师和干部人人承担一项的要求;推出了教师课堂七项师德规范;要求辅导员具备六项素质:媒体人的“敏感性”、学生工作的“全科医生”、对学生情况了如指掌的“活字典”、视学生为自己的“弟妹和儿女”、让学生“佩服”自己(具有人格和学识的魅力)、懂得思政工作“键对键”不能替代“面对面”。

多年来,上述构建与理念,以及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理念,不仅在建桥校园得以深入实践、硕果累累,蒋威宜还应邀在海峡两岸四地教育论坛、日本长崎市政厅论坛、全国民办高校德育论坛、全国民办高校党建研讨会,以及市教卫工作党委系统相关会议上作了近20次演讲、发言和专题交流,受到与会者一致好评。她的理念、思考和探索、实践,与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问题导向”、“底线思维”、“一个都不能少”(面向全体)、“落细落小落实”、“知行合一”、“补短板”、“强弱项”、“久久为功”等理念十分契合。

 

面向广大学生,蒋威宜啃下了三块硬骨头。

“三礼十无”规范。2009年10月,针对学生在行为上的短板,她在全校发起了以形成“三礼十无”(一开始为“一礼六无”)规范为主要内容的首届文明工程创建活动。“三礼”即:课堂行注目礼、校园行问候礼、宿舍行待客礼。“十无”即:课堂——无迟到早退和随意进出现象;无将饮料瓶和食物放桌上现象;无打瞌睡、使用手机和讲废话现象;无踢脚印、球印和乱刻画现象;无考试作弊现象。校园——无乱扔垃圾现象;无吸烟现象;无男女同学交往不文明现象;无浪费水电和粮食现象;宿舍——无违章使用电器和熄灯后高声喧哗及外出、晚归现象。

“三礼十无”涉及到的都是校风、学风的底线问题。从2009年10月至2015年3月,我校一共开展了六届文明工程创建活动。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校园风气发生了明显变化,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获得了显著提高。2013年9月,教育部合格评估专家组组长吴平教授对“三礼十无”规范深表肯定。

“文明修身”行动。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三个弱点(吃不起苦,经不起挫折,放不下架子);四个偏向(重个人轻集体、重理论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重权力轻义务);五个缺乏(缺乏责任意识、公德意识、劳动意识、自立意识、环保意识),2010年4月1日,蒋威宜推出了以清洁校园为主要内容的文明修身活动,此活动被学校列为素质拓展和德育践行必修课程,计为3个学分。

10年来,我校共有4万余名大学生参加了该项活动。通过“当一段时间的清洁工”,同学们磨练了意志,培养了吃苦精神、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增进了对劳动、劳动者和学校的感情,他们称文明修身是“一生中最难忘和最精彩的经历之一”。 2013年9月,“文明修身”活动获得了教育部合格评估专家组全体成员的高度赞扬。同年10月,“文明修身活动——大学生德育践行品牌课程”成果获“第二届全国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成果奖”。 

最大“民生工程”。大学生就业关乎学生的生存与发展,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祖国的未来。2011年,蒋威宜提出“大学生就业是学校的最大民生工程”这一观点。为了抓好就业工作,除了做好一些基础性和常规性工作之外,她还提出并落实了如下举措:

设立就业工作的明确目标。针对2010年签约率仅58.3%的现状,她提出2011年的目标是“98/70”,即学生就业率达到98%,签约率达到70%;以后三年签约率渐次提升。

推出“三个一工程”的理念。即就业工作是“一把手工程”,学校和院系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就业工作是“人人工程”,即全员动员,尤其要发动全体教师参与就业工作,做到人人身上有指标;就业工作是“天天工程”,即逢会必讲就业,每天都要抓落实。

建立考核和奖惩机制。即达到目标的院系就奖励、每年表彰就业工作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对未达到目标的院系,在专业的设置和招生数等方面给予一定制约。

经过全校共同努力,建桥学院就业率和签约率每年都超出预期目标。2011 、2012 、2013、 2014年分别达到 “98.8/82.1”、“99.37/93.38”、“99.8/95.3”、“99.6/96.2”,在上海市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中名列第一。社会评价机构麦可思对建桥就业情况也作了较高的评价。2013年11月,建桥学院被上海市政府评为“促进就业先进单位”(全市高校系统获此殊荣仅一家)。


面向全校教师,蒋威宜进一步强化思政工作,破解了全员育人难题。

蒋威宜到建桥工作后不久,便感觉到民办高校的教师与干部群体,从总体上来说爱岗敬业、认真负责、乐于奉献,师德师风是好的。但也发现在部分教职工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与民办体制相关的4个问题,必须予以解决。一是须摈弃受聘于人的雇佣思想,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归属感;二是须摈弃量入而出的打工思想,增强事业心和奉献精神;三是须摈弃图安逸享轻松的养老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是须摈弃无所作为的短期思想,追求卓越与精彩。

她拿出的解决办法之一是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先进典型,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经她倡议,学校从2012年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我心中的好老师”,她还亲自为第二届被评上的10位好老师撰写颁奖辞,在表彰大会上宣读。

在首批10位好老师中,辅导员刘伟山老师凭着他所带年级专业英语8级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9.5个百分点、网上“易班”工作在上海高校3500多名辅导员中名列第一、全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第一、大学生就业工作第一等诸多第一的骄人业绩,以及爱生如子、以校为家、夙夜为公、忘我工作的崇高精神,被同学们推荐为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辅导员、上海十大教育新闻年度人物、上海十大辅导员年度人物。这是我校教师迄今为止个人获得的最高奖项,被《解放日报》、《中国教育报》《上海教育》等重要媒体头版头条、长篇报道。

“全员育人”工作历来是各高校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一个未被破解的瓶颈问题。2010年4月至2012年,校党委按中央要求在全校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经蒋威宜倡导,将破解“全员育人”难题列作了该项活动的主题之一,并力求从改变观念、设立岗位(做到“育人工作项目化,人人身上有项目”)、建立机制三个方面来加以落实。

经过半年多努力,在全体共产党员的示范下,全校500多名教师和干部全部都承担了第二课堂的育人项目,全员育人在学校蔚然成风,其中涌现出大批的先进人物和许许多多的感人事例。


蒋威宜待人亲切随和,师生们什么话都愿意跟她聊。她也很善于倾听教职工和学生呼声,全心全意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如想方设法解决青年教师子女“入园难”问题,助力素不相识的大学生考研等。她还利用寒暑假、国庆节等休息时间,到医院或家里看望患病教职工,上门慰问困难教工、先进、办学骨干等,数量达150多人次。

蒋威宜大力开拓民主政治建设——主渠道教代会实现了四大突破:一是提升和完善一级教代会,二是设立二级教代会制度,三是重要事项实行“票决制”,四是领导向教代会述职、教代会民主测评和评议干部。2010年,建桥学院工会被评为上海市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组织(民办高校唯一),2014年4月,她本人也获得了“上海市教育系统心系教职工的好领导”称号。

深入推进民主治校的同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蒋威宜又是“铁面书记”,非常讲党性讲原则。

2013年9月12日,以反对“四风”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建桥拉开帷幕,历时半年多。这次活动在蒋威宜的主持下,彰显了4个特色:敞开大门搞活动,接受群众监督;重拾批评与自我批评武器,触及灵魂;落实整改,成效显著;立足长远,建章立制。根据中央的“作风方面”问题严重的党员、干部要“进行查处”这一要求,学校对两位群众反映强烈的同志进行了处理。一是将严重脱离群众,工作不在状态的原党政班子主要领导作了调整,其不再担任学校主要领导。二是将收受学生家长购物卡2000元的一位辅导员,在已经退赔的基础上作了辞退的处理。在处理这两个案例的过程中,党委旗帜鲜明、充分发挥了监督保证作用。教委系统第6督导组对建桥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作了高度评价:称“活动的各项工作组织有力,各个环节推进有序,规定动作做得到位,自选动作富有特色,立行立改成效明显”,“这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目标”,“给督导组留下了深刻印象”。

 

蒋威宜非常善于以社会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教育活动,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全校师生中形成了奉献社会、凝聚大爱的氛围,也充分彰显了建桥学院是一所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民办学校。如,“世博先锋行动”(我校党委被上海市委授予“创先争优世博先锋行动五好基层党组织”称号)、“世博.文明修身万人行动”(该行动获“市教委系统精神文明十佳好人好事”称号),为玉树、雅安灾区发起的全校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54万元),建党90周年“牢记使命,继往开来”五红系列活动(唱红色歌曲、看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学红色历史、做红色传人)等等。

在建校十五周年之际,她组织发动全校师生员工开展大讨论,提炼了“建桥核心价值体系”,其中首次概括的“敢为人先,艰苦奋斗;追求卓越,自信自强;同心育人,包容协作;爱国奉献,勇于担当”建桥精神对学校的改革发展和人才培养等各方面工作持续发挥了引领作用。

在蒋威宜的大力推动下,学校的传统德育项目“学雷锋”活动形式不断创新、内涵不断丰富、境界不断提升,2013年11月,学校“雷锋精神塑造校园文化品格”获教育部第七届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三等奖(为上海民办高校唯一)。2016年,蒋威宜又向董事长建议学校设立雷锋纪念馆,该建议被采纳(最后确定建雷锋馆),她还亲自参与了雷锋馆总体思路和内容的设计等项工作。

在周星增董事长的倡导下,蒋威宜亲自组建并倾注大量心血的大学生交响乐团和大学生民族乐团,重建的大学生合唱团,7年来屡屡获奖、频频参加各类重要演出,已成为学校对外交流的亮丽名片??

多年来,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和学校党政的积极带领下,通过全校上下、全体师生的共同奋斗,建桥学院于2015年2月首次获得了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民办高校唯一)。

 

 

蒋威宜善于思考,勤于动笔。重大报告、重要讲话、总结、发言、汇报、交流等材料都是她亲自撰写,从不请人代笔。2017年3月,在建桥雷锋馆开馆之际,她还撰写了1.4万字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文章《“今天我们怎样学雷锋?——重读《雷锋日记》后的若干思考》,在《雷锋》杂志、《锋声》等平台上发表,广受赞赏。

蒋威宜思想敏锐,勇于创新。 “ 三礼十无”规范、“文明修身”行动、学生宿舍“三自模式”、党建“全覆盖模式”、育人工作“项目化”、“两级教代会”制度、教代会“票决制”、网上易班的“校长在线”等,都是她在建桥学院的工作首创,在全国民办高校也开了先河;前述许多培养人才思想的提出,以及雷锋精神的提炼与雷锋17种品质的概括等,则是她的理念和观点创新。“文明工程”、“最大民生工程”、“一把手工程”、“人人工程”、“天天工程”的推出,是属于她的工作方法创新。

现在,尽管蒋威宜已不在党委书记任上,但她仍非常重视理论学习,仍是那么忙碌、勤奋、投入。她对习近平总书记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教育等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潜心精研,每有心得体会,或凝聚笔头形成文字,或与本人所在党支部同事交流,或在学生入党积极分子采访她时与他们分享,或在师生中进行宣讲,或形成提交给校董事会的决策咨询建议。她说,“看到学校在发展,同学们一天天转变了,进步了,这就是我最大的成就!”  

(何羽供稿)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