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午,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李志忠、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洪增林一起做客上海建桥学院“百家讲坛”,以我国目前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演讲主题,为在校师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科学盛宴。此次报告会由信息技术学院、科研处共同承办。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赵雷洪,信息技术学院院长张文俊、党委书记王晨岑及师生代表共同聆听报告会。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矫桂娥主持报告会。
“什么是遥感?顾名思义,就是遥远地感知。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就具有这样的能力。地球上每一个物体都在不停地吸收、发射和反射信息和能量――电磁波,遥感通过探测地表物体反射和发射的电磁波,提取这些物体的信息,完成远距离识别物体,获得地表空间信息。”在演讲中,李志忠院士以“利用遥感科技开展地球健康体检”为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谱遥感地球健康体检重要意义、谱遥感地球健康体检重要内容、谱遥感地球健康体检未来展望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他及科研团队几十年来在开展卫星遥感、能源与矿产绿色勘查技术研究、开发应用所做的不懈研究。李志忠表示,目前全球存在空气污染、水污染、工业污染、土壤侵蚀等突出环境问题,“谱遥感”技术发展作为当前最前沿的监测分析手段,从时效和区域覆盖度等问题上,突破了之前存在的技术瓶颈,使遥感地球体检成为可能,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谱遥感地球体检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站点、手持终端、岩心光谱扫描等多种监测手段,形成“天-空-地”一体化的光谱探测装备和数据处理系统,构建对中国和全球重点区域监测体系。
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洪增林教授则以“卫星遥感技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为题,从卫星遥感原理与基本概念、卫星遥感是对外合作与技术交流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技术平台建设与工作成效、卫星遥感技术前景与展望等几个方面,用风趣的语言、翔实丰富的案例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近些年来科研团队运用卫星遥感技术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与努力。
洪增林教授讲道,遥感技术已在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文化旅游、农业、林业、水利、住建、应急、文物、审计和国防军事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应用,深度服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已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技术手段。目前国内从事遥感卫星业务的企业有近7万家,与“空间信息”业务相关的企业超过20万家,产业产值已经超过千亿元。卫星遥感高精地图、数据加工、应用软件等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了不同用户的特色需求,卫星遥感应用迈入新阶段。
卫星遥感对助力乡村振兴战略从哪些方面来实施?卫星遥感技术在医疗方面存在哪些潜在的应用?卫星遥感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面对同学们的争相提问,在谈到卫星遥感技术应用预期与展望时,洪增林教授表示,随着对地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遥感卫星将以高空间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全要素、全天时、全尺度为主要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新型卫星载荷预研,最大程度发挥在轨卫星观测及应用效能。遥感卫星发展必将实现新的跨越,成为持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
李志忠院士和洪增林教授还现场为“建桥”学子提出了宝贵建议。他们谈到,遥感技术作为一个非常复杂的高科技系统工程,未来发展前景可观,国家高度重视卫星遥感的科学技术应用和人才培养。他们希望有滚球体育投注,滚球投注app的同学投身到这门前沿科学的探索中,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要沉下心,要持之以恒、要有激情、要有创新精神,为遥感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服务上合组织国家建设,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共建美丽地球。
听了李志忠院士和洪增林教授的精彩演讲,现场的很多同学表示,这次演讲会是一次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让他们能够近距离地领略科学家的风采,感受浓郁的学术氛围,并能现场聆听最前沿的声音。科学家踏实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都是非常值得他们去用心感受和学习的。
专家简介:
李志忠院士,地球科学和遥感应用专业,研究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国家863计划首席科学家,863计划重大项目负责人。曾任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遥感部主任,副总工程师、科技外事处处长。现任中国地调局西部绿色发展院院长,上合组织地学卫星遥感中心专家。多年来,致力于推动我国遥感应用事业发展,获中国遥感应用协会30年成就奖,主持完成40多项国家科研项目。先后获得部省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地理信息一等奖1项;湖北省二等奖1项;辽宁省二等奖1项。曾获浙江钱塘计划学者、辽宁头雁计划学者。
洪增林教授,陕西省政府参事,陕西省地质调查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二级教授。中国-上合组织地学研究中心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主任、首席科学家,自然资源部黄河上中游自然资源智能遥感监测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主任,中国遥感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长期致力于地学工程、遥感地质、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研究。获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金奖2项,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主持完成国家、省、市各类科研项目47项,在各类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93篇,编撰出版专著8部。